2023 年秋,成都债权人陈先生(化名)拿着法院判决书找到原一侦探:"李某欠我 50 万两年了,现在朋友圈天天晒火锅店开业,可法院查他名下没房没车,这钱到底去哪了?" 带着疑问,侦探团队开始了细致调查。
朋友圈定位露马脚,实地走访发现异常
通过李某朋友圈定位,侦探找到位于华阳的 "川味居火锅店",发现经营者登记为 "李建国",但照片显示的寸头男子与陈先生提供的李某(长发)相貌有差异。蹲守三日发现,每日闭店后,一名戴鸭舌帽的长发男子会进入后厨,体貌特征与李某高度相似。索要结账单时,收据上的收款人账号引起侦探注意 —— 开户名竟是李某前妻的弟弟。
三重证据链锁定身份,工商信息现破绽
① 调取店招制作合同发现,签约人联系电话为李某旧手机号;② 对比火锅店监控与李某驾照照片,发现耳后相同位置有胎记;③ 通过税务系统查询,火锅店进项发票收件人地址,与李某父母居住的小区一致。最关键的突破来自工商登记细节:"李建国" 的身份证地址,正是李某老家村委会地址,进一步核实发现其冒用表弟身份注册。
资金流水还原转移路径,亲友账户成突破口
侦探调取收款账户流水,发现每日营业额到账后,会以 "食材采购" 名义分三笔转入李某表弟、前妻、甚至其 18 岁儿子的账户,最终汇总至李某母亲的储蓄卡。通过银行柜台监控,确认李某本人多次使用母亲银行卡取现。2023 年 12 月,当侦探将包含监控截图、资金流水、身份关联证明的证据提交法院后,执行局迅速冻结了相关账户。
历时 4 个月追讨,50 万元欠款全额追回
面对确凿证据,李某不得不承认借用表弟身份开火锅店、通过亲友账户转移资金的事实。2024 年 3 月,随着最后一笔 12 万元执行款到账,陈先生终于拿回全部欠款。"要不是侦探注意到收据上的细节,我们根本想不到他藏在亲戚背后。" 陈先生在致谢时反复提及。
"现实中老赖很少‘改头换面’,而是利用亲属关系编织‘身份伪装网’。" 原一侦探债务组组长分析,本案关键在于抓住 "异常关联人"" 资金分散转移 ""生活痕迹矛盾" 三个核心点,通过 "消费凭证比对 + 户籍关联排查" 的传统调查手段,层层揭开伪装。数据显示,该机构 2024 年处理的同类案件中,65% 的老赖通过亲友账户转移资产,专业调查能将追债周期缩短 40% 以上。
遇到债务人玩 "身份隐身"?成都原一侦探提供从工商信息穿透、资金流向追踪到关联人员排查的全流程服务,用细节洞察破解老赖伪装。
